最大心跳率(MHR)
最大心跳率(MHR)是衡量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主要功能在于评估身体对于目前运动强度的适应能力。而「心跳率」为心脏收缩的次数,一般来说安静时的心跳率大约是每分钟60~80次,但心跳率会因年龄、性别、体能水准而有差异。当人体在运动时,能量需求变大,通常心跳率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心跳率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但也不会是无止尽的。当运动强度渐渐达到最大值时,心跳率会出现一段「高原期」,也就是无法再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而上升,此时心跳率的最高值就被称为「最大心跳率」。安静心跳率
「静态心跳率」是指人体心脏在长时间安静休息下的每分钟跳动次数,通常以每日清晨「刚睡醒还未下床」时测量较为准确。实际进行测量时,为了避免先前的身体活动,对于静态心跳率的影响,「坐下休息20至30分钟」,是评估安静心跳率是否准确的必要步骤。运动强度
由于最大心跳率不会因运动训练而有明显的改变,只会有些许的变化,所以可用「卡佛纳公式」来预估运动强度:(-年龄-安静心跳率)x强度(%)+安静心跳率=要维持的心跳率
打个比方,当一个20岁的年轻人,安静心跳率会在70次/分钟上下,想要进行“强度80%”的训练时,要维持的心率会等于:(-20-70)x80%+70=次/分钟
了解这些概念之后,就可以科学的进行相应的训练提高我们自生的心肺功能,可以计算出各种骑行强度下,需要保持的心率数据,这样就可以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训练,避免因不适合的训练造成危害。轻度的训练:MHR60%~65%
新手骑士刚开始接触时,建议先采用较低负荷的训练方式,提升骑乘时的稳定性。规划一条适合的路线,公里数拉在约20~40公里左右,尽量选择以平路为主,让回转数维持在80rpm左右。这样既可以一边骑行,又可以顺便享受一下沿途的景色。有氧耐力训练:MHR70%
当稳定度与双脚划圆踩踏的感觉渐渐变好后,就可以逐步把训练强度提高,同时去增加一定的距离与回转速度,让身体慢慢提升「最大摄氧量」与「心肺耐力」来适应和挑战较高一点的强度。路线还是选择平缓的直路,将骑行距离规划到30~60公里左右,而回转速维持在90rpm上下。爬坡训练:MHR75~85%
爬坡训练相对就相对复杂一些,骑乘者的体重与车身重量在不同的坡度时会给予骑乘者不同的挑战,当重量越重时,踩踏上去的强度就相对的高出许多。山的坡度可以分成以下三种:「长而缓、起伏不停、陡峭」,不同的坡度骑乘的感觉也截然不同,使用的技巧也有所不同。首先「长而缓」的山路中许多骑乘者会想要站起身来利用体重踩踏,建议可以坐在偏后的位置让后侧的肌群可以参与多一些的使用。齿比的配合可以调到较轻松的位置,回转速调整到「70~90rpm」之间,过度用力的踩踏会消耗大量的体力,所以在这边的骑乘采用较低强度与高回转速的方式。「起伏不停」的丘陵路段中,回转速依然维持在「70~90rpm」之间,尽力的维持在爬缓坡的设定齿比过於陡峭导致回转下降时,放轻变速的齿比,而下坡时加重齿比维持回转速的平衡。「陡峭」的路段体力消耗的速度会非常之快,回转速尽力的维持在「60rpm」上下,尽力的快速通过减少在这边的体力消耗。无氧训练:MHR85~95%
进行无氧训练可以提升耐乳酸能力、肌纤维使用率、增强续航力与加速力。但这项训练对於心肺功能挑战很大,训练前暖身要做足。在户外骑乘中安全是首要考量尽量是选择一个直线路段,通过加重齿比进行约30秒的冲刺再缓和休息,放轻齿比缓和3分钟后重复几组。对于刚开始骑行的车友们,最好要评估一下自身的心肺能力再进行相应的训练,千万别勉强自己而导致身体受伤哦!不论什么运动,
心肺功能的训练,
都是相当重要的,
也是需要专注地进行训练的,
大家有什么好的训练方法,
可也在留言区说说吧!
......欢迎留言
-----猜你喜欢----
*轻戳图片即可查看哦*
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