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武航宇,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原文出处:
法制与社会发展
内容提要:
夏商时期,酒是缔结天人之契的必要介质,其在使缔约仪式具有象征意义的同时,兼具权威性。周时,约和盟的缔结凭借酒的仪式性功用,使其在人间契约的缔结中也成了必备品。秦汉时期,国家公权力对契约管理不甚全面,沽酒条款的功用是证明契约的有效性,从而保障了契约的顺利履行。从唐宋时期开始,国家公权力开始加强对契约的管理,沽酒条款从现世契约中消失,转而适用于“买地券”——这种公权力没有触及的虚拟买阴宅契约中,但是“沽酒”作为民事习惯还存在于人间缔结现世契约的仪式上,协助国家公权力证明契约的效力。经过纵向的比较研究发现,沽酒条款的演化过程也是契约神化因素退却,而人文化、制度化加强的过程。
关键词:
契约缔结沽酒权威性仪式性功用公示性功用
目前出土的秦汉契约中,出现了“沽酒各半”、“沽旁二斗”等语,在字数极其有限的文书中,出现这样的条款,其功用及意义值得思考。从夏商时起,酒因其固有的特性,在君主与神明缔结“天人之契”,即祭祀时就是沟通天人的重要介质,体现了其沟通的功用。春秋以后,酒逐渐成为现世契约缔结仪式中的必需品,彰显其仪式性功用。而后,在民间缔约过程中普遍适用此条款,利用的是其公示性功用,以此证明契约的效力。沽酒条款的普遍适用表明了人们对该条款功用的认可,期待其保障契约的顺利履行。
缔结契约是普通人生活中的重要事情,通过特定的缔结仪式,可以突显其重要性,使其具有仪式感,从而降低违约的风险,起到保障契约顺利履行的作用。从目前可见的资料来看,从西周开始,人们在缔结契约时就很重视形式,目的是保障其所签订契约的顺利履行。人们一直在探索既简便,又具有象征意义,同时又兼具权威性的缔结仪式,“沽酒”顺应这一需要而出现在缔结契约的仪式中。下面我们将回溯历史,考察“沽酒”在天人之契、现世契约及冥世契约中功用的演化。
一、“酒”是天人之契的介质
《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一个*权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其实质是人间的君主与天上的神明缔结天人之契,祈求神明保佑其*权的稳固。在祭祀中,酒与牛羊等祭品一样,是送给神明的礼物。另外,在祭祀仪式中,作祭之人也利用酒来“通神明”。
(一)“酒”协助天人之契的缔结
在夏代晚期都城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青铜爵。《说文》云,爵“中有鬯酒”。《礼记·礼器》记载:“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在祭祀时,需要“先酌鬯酒,灌地以求神”,①即将鬯酒倒入爵中加热,然后洒在地上,祭祀*神。由此看来,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铜爵,从实物角度印证了爵是祭祀时盛酒用的礼器。进而也说明,在当时,酒已经成为缔结天人之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用酒祭祀的历史始于殷商。从现今发现的甲骨文可以得知,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王武丁曾用大量的酒来祭神,其目的是将酒作为祭品之一,缔结天人之契。卜辞记载:
丁亥卜,□,贞昔乙酉箙□□(大丁)、大甲、祖乙百鬯②,百羌,卯三百(□)。③
□亥,贞王又百鬯、百牛。丁卯……百羊。④
这条卜辞说,武丁在一次祭祀祖先时曾用一百卣⑤的酒做祭品。《礼记·表记》载:“粢盛秬鬯,以事上帝。”说的是谷子的产量非常大,人们把它去了皮之后就变成了小米,留够了作为食物的小米后,其余的用来酿酒,来敬奉祖先神和至上神。胡厚宣先生曾列出过殷人祭祀商王祖丁的配偶妣庚的四条卜辞,每条卜辞上记载的用鬯量都是三十卣。
1.乙丑卜。酒御于妣庚,伐廿,鬯卅。(前1,35,5)
2.戊寅卜。贞三卜,用血三羊,□伐廿,鬯卅,牢卅,□二肉于妣庚。(前8,12,6)
3.祭未卜,御庚妣,伐廿,鬯卅,卅牢,□三止。(前4,8,2)
4.来庚寅酒,血三羊于妣庚,□伐廿,鬯卅,牢卅,□三肉。(后上21,10)⑥
从出土的甲骨文可以发现,殷商时,由于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进行合理解释,信奉祖先神和至上神成为了普遍现象。祭祀是当时天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殷人以祭品表达他们对祖先神和至上神的敬意,同时换取神明的护佑。所以,祭品的选择很重要,既要方便获取,又要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对目前考古发现的十余万片甲骨的研究,我们发现商人祭祀的食品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粮食制品,第二类是酒,第三类是肉食制品,如牛、羊、猪、犬等。粮食制品是主食,象征着农业的丰收,是祭祀的必备之品;肉类制品象征着远古狩猎的战利品,象征着勇敢和力量;酒是进献给祖先神和至上神的美妙礼物,因为酒可以使人们精神愉悦,也可以产生幻觉,商人认为这是人神沟通的一个通道。所以,酒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介质,其功用是协助缔结天人之契,同时也为契约的履行提供保障。
(二)“酒”缔约功用扩大
周的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指导思想,仍然将祭祀作为缔结天人之契的重要仪式。同时,因为知识的传承源自祖先,生者通过文字与祖先沟通,⑦所以周*权的稳定带来文化的繁荣,随着知识阶层的扩大,祭祀也就不再仅为最高统治者所享有,而逐步扩大到社会其它阶层。因而,周统治者逐渐将祭祀纳入到礼的范畴,为礼所规范。《诗经·周颂·丰年》载:“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偕。”这是丰收时人们祭祀的颂歌。大体意思是:丰收了,粮食都贮藏在高大的仓廪里,人们感谢上天的恩赐,要按照礼的规定祭祀祖先神和至上神,祈祷丰年再次出现。人们希望与祖先神达成一种合意,即世人以酒祭祀祖先神,而祖先神保佑人们丰衣足食,老少无忧。这里的酒作为沟通天人并成立天人之契的重要介质,已经在民间祭祀中广泛使用。
春秋时期,统治者开始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