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赵国荣教授治疗非病毒性肝损伤2例体会
TUhjnbcbe - 2022/6/14 0:33:00

病案撰写:张柏盛

图文排版:唐菲

霍奔

唐陈琴

胡莉

责任主编:赵国荣

何宜荣

九大因素可导致肝损伤,在中国虽病*性肝炎排在第1位,然而,非病*性肝炎临床亦不少见,甚至还有一些不明原因肝损伤、妊娠期肝损伤。今天推送的其中1例就是病因不明,该病例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经纯中医药治疗两周,谷丙转氨酶(ALT)由U/L降至U/L;谷草转氨酶(AST)由U/L降至U/L;总胆红素(TBiL)由.8μmol/L降至36μmol/L,疗效极佳,治疗一个半月,患者痊愈,随访10年未复发。另1例妊娠*疸,既往两次均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而终止妊娠,此次怀孕五月余又诊断为ICP,经纯中医药间断治疗两月后喜得一子,母子平安。现将案例及取得疗效的体会推送如下,以供借鉴。(该文年发表于中医药导报)

治疗体会

1.注重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关系

西医根据不同原因对肝损伤进行疾病诊断,如病*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这是根据病因不同对疾病的个性认识,通常叫做“辨病”。而中医长于共性认识,通过对中医四诊信息的分析、综合,得出疾病的本质,即中医的“辨证”。如病*、药物、酒精等皆可引起*疸,中医认为多责之于湿热。案1西医病因未明,诊断亦不明确,无从对病治疗,中医则不同,其治疗体系是建立在个体化的辨证体系上,有其证,用其药,即使西医病因不明,对治疗也无大碍。案2为妊娠*疸,病情特殊,治疗较为棘手,且前两次妊娠,按照西医思维,为保母体安康,只得终止妊娠,然而用中医辨证方法则使妊娠顺利进行得到了保证。

2.异病同治的科学思维

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种思维。通过对两则医案中中医证候的分析,得出共同的病机特点,即湿热内蕴。*疸所作,多责之湿与热,论其治法,不外乎清热、化湿。赵教授在临床上治疗病*性肝炎所致的*疸,多从湿热论治,根据湿与热的孰轻孰重,选用茵陈蒿汤、茵陈四苓散或甘露消*丹等方。此辨证思路虽为病*性肝炎而设,如用之于非病*性肝炎的中医治疗,同样行之有效,充分体现了异病同治思维的科学性,这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所在。

3.妊娠*疸治疗的特殊性

案2为妊娠*疸,病情特殊,首诊之时清热利湿与养血养胎并用,药后诸症不减,遂改用清热利湿之品为主,辅以增液,服后诸症皆减。胎前当禁汗、下、利小便,但*疸之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用茵陈蒿汤加苓、泽之品,再合增液汤,达到利湿不伤胎、增液不碍湿的目的,患者按此法此方加减间断治疗两月余,妊娠顺利。观其产后湿热渐化,但津伤明显,故用茵陈蒿汤合沙参麦冬汤、二至丸,加用通乳之品以善其后。患者在此之前,多次因妊娠*疸而中止妊娠,又属高龄产妇,自求助中医改服中药后,终得一子,实属不易。赵教授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先后更方多次,祛邪以清热利湿为主,又考虑妊娠关系,祛邪的同时兼顾扶正,增液养阴安胎,祛邪又不伤胎,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思想。

案例赏析

案1:徐某,女,48岁。年4月15日初诊

主诉:突发目*5天、呕吐5次

现病史:自诉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目微发*,小便*。当时未予重视,前天出现呕吐4次,昨天又呕吐1次,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今晨查肝功能异常,遂来门诊求治。

现症见:身目*染,乏力,恶心,口干口苦,纳差,大便溏,日行两次,小便*,夜寐差。舌质淡红,苔*腻。脉弦细数。

查:肝功能ALTU/L,ASTU/L,TBiL.8μmol/L,DBiL85.8μmol/L;甲、乙、丙、丁、戊型病*性肝炎病原学检查均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6项阴性,亦无特殊服药史及饮酒史。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疸查因,病因诊断尚不明确。根据舌、脉、症中医辨证为*疸—湿热内蕴证之湿热并重,治宜清热利湿化浊.方用甘露消*丹合茵陈蒿汤加减,处方:白蔻仁3g,藿香、茵陈、滑石、石菖蒲、*芩、连翘、浙贝、栀子、仙鹤草、旱莲草、女贞子各10g,木通、大*各6g,14剂

复诊:患者诉身目*染明显减退,呕恶已除,稍乏力,口稍干,食纳转佳,晨起尿*,大便稍溏,夜寐可。舌淡红苔腻微*,脉细数。复查肝功能ALTU/L,ASTU/L,TBiL36μmol/L,DBiL23.6μmol/L。湿热稍减,治宜于前法加用利湿之品,即前方加猪苓、泽泻各10g。患者继服18剂后复诊,诸症皆除,身目*染皆退。查肝功能仅见TBiL18.1μmol/L,DBiL10.4μmol/L,余均已复常。湿热已渐化,去利湿之品,佐以轻清宣化,祛除湿热余邪,即前方去猪苓、泽泻、仙鹤草,加芦根15g,*芩、射干各10g,薄荷6g,大*减至3g,继服14剂以巩固疗效。

年6月3日复诊,*疸尽退,肝功能正常。随访10年,患者未复发。

案2:唐某,女,29岁,已孕5月余。年11月18日初诊

主诉:身痒、目*两周

病史:自诉两周前不明原因出现身痒、目*,既往前二孕皆因身痒、*疸指数升高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而终止妊娠。此次妊娠已5月余,因求子心切,经人介绍前来诊治。

现症见:全身瘙痒,未见皮肤抓痕、皮疹,夜间甚,身目轻度*染。尿色深*,无口干口苦,大便调,食纳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数。

查:肝功能TBiL54.6μmol/L,ALT74U/L,ALPU/L,GGT47U/L;B超示宫内孕活胎,头位。

西医诊断:ICP

中医诊断:妊娠*疸—湿热内蕴证

治则:清化湿热,兼以养血

方药:茵陈蒿汤合四物汤加减,茵陈10g,栀子10g,大*3g,金钱草10g,海金沙10g,当归10g,白芍10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生地10g,川芎5g,7剂。

二诊:诉服上方4剂后身痒加重,余症同前,肝功能TBiL76.9μmol/L,ALT75U/L,ALPU/L,GGT60U/L。处方:茵陈10g,栀子10g,大*5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生地10g,玄参10g,麦冬10g,茜草10g,紫草10g。3剂后复诊。

三诊:诉身痒等症好转,效不更方。后复诊两次,守上方略加减治疗后,患者告之,已于年2月15日,喜得一子。现身微痒,身目小便不*,口干,大便偏干,日行1次,乳汁较少。舌红少苔,脉细弦滑。肝功能TBiL94μmol/L,余皆复常,处方:沙参15g,麦冬15g,桑叶10g,茵陈10g,栀子10g,大*6g,玉竹10g,花粉10g,玄参15g,生地15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通草6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

服药14剂后,身痒已除,查肝功能均示正常,前方继服14剂,以善其后。

传承—中医学术

交流—临床经验

创新—衷中参西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国荣教授治疗非病毒性肝损伤2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