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但很多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却常常面对饭菜毫无胃口。这主要是因为预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大剂量化(放)疗常使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口腔疼痛、食欲减退、腹泻,导致患者不愿意进食。另外在骨髓抑制期(血细胞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患者往往会感到极度疲惫,食欲进一步减退1。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很多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将会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甚至出现重度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2-3:
★延缓造血重建、延长中性粒细胞恢复的时间。
★增加发生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
★影响生活质量和移植疗效,甚至增加移植相关的死亡风险。
因此,目前的观点认为:为了避免上述不良后果,造血干细胞移植全过程中的营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1,3。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
★鼓励尽量经口进食饮水:这不但有利于保持胃肠道功能,还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口腔环境。如果口腔疼痛影响进食,可考虑在使用利多卡因漱口后再进食。
★营养评估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正确及时的营养评估是合理营养支持的前提,医学上有相应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在移植前和移植过程中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肠外营养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3-5:
●患者有严重的营养不良。
●患者对化(放)疗反应强烈,有严重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等症状,且无法由胃肠道摄入足够营养物质。
●肠内营养难以达到60-70%的能量需求,且时间超过3天以上。
●有严重吸收不良的中重度GVHD。
★当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应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3-5:研究显示,肠内营养的患者比肠外营养的患者抗生素使用更少、腹泻发生率更低,且移植效果更佳2,因此当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应逐渐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
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阶段营养支持的具体方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不同阶段营养支持的目的和具体方式不完全相同6:
★第一阶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前2-4周)
●主要目的: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移植前的营养状态。
●主要方式: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
●注意事项:尽量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肉蛋、鲜活的鱼虾、牛奶、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第二阶段(从预处理至造血重建,基本在移植舱中)
●主要目的:保证能量和营养物质供给,尽量降低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方式:主要是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和经口饮食。
●注意事项:少食多餐,无菌、易消化。
★第三阶段(移植后1-2个月)
●主要目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主要方式:从肠外营养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最终完全恢复经口饮食。
●注意事项:尽量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适量、易消化。
随着医学的发展,“吃”日益成为一个学问,特别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不但事关生活质量,还与移植效果密不可分。为此,需要患者、家属、移植医生和护士,还有临床营养师共同努力,一起帮助患者解决“吃”的问题!
审稿专家:张学*医院血液科参考文献1.FujiS,etal.BiolBloodMarrowTransplant.;21(10):-
2.BaumgartnerA,etal.BoneMarrowTransplant.;52(4):-
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肿瘤营养治疗指南(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AugustDA,etal.JPENJParenterEnteralNutr.;33(5):-
5.MuscaritoliM,etal.ClinNutr.;40(5):-
6.袁媛等,现代临床护理.;10(4):46-47
END
如有建议欢迎留言交流
留言板
欢迎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