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贡纳场面青铜贮贝器年出土于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遗址第13号墓,残高40厘米,原由重叠的两鼓组成,出土时上鼓已残,下鼓鼓口铸有立体人物、牛马等,胴、腰间铸4环耳,器身下部铸4卧牛。根据发式、装束及行进之状,口沿所铸雕像大致可以分为7组,每组多者4人,少者2人,其为首者均盛装佩剑,后随者或牵牛引马,或负物,生动展示了臣服的诸族来向滇王纳贡的场面。
据研究,在这些族中,可以明显区分出“椎髻”的滇人和“编发”的昆明人,还可以在同为“椎髻”的滇人中发现其梳髻位置和服饰又大不相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背物牵牛这组人物均深目高鼻,穿长裤。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滇西地区还有“身*之民”和“僄越人”侨居,表明古代云南地区居民成分是相当复杂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贮贝器和上一件文物一样,同一时期出土于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遗址,通高43.5厘米,盖径16.8厘米,底径21.8厘米。
此贮贝器器身作筒形,中束腰,腰部有对称虎形耳一对,器盖上铸七牛,其中六牛环绕于器盖边缘,一牛伫立于青铜鼓上,耸然独出于众牛之上。
滇国畜牧业比较发达。当时的家畜、家禽主要有牛、马、羊、猪、狗和鸡、鸭等品种,其中牛的数量最多。这些牛全部为*牛,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体型较大,前额宽广,大耳,角长且上翘,颈项上有突起的肉峰,四肢粗大,颈下垂肌发达,长尾。另一种体型较小,前额突起,两角弯曲下垂,颈项上有突起的高肉峰,阔尾。此类*牛数量较少,生存于我国今甘肃、*及中亚一带,后来可能随当地的游牧民族传入云南,为滇国居民饲养。此贮贝器器盖上的*牛当属前者,其造型健壮威武,闪烁着夺目的艺术光辉。
下一篇:汉朝:吊人青铜矛、鎏金四人舞俑青铜扣饰、五牛铜枕
作者,徐祥,贵州安顺人,偶尔读书、旅行、写作、摄影,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喜欢从历史的视角观察现实与未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