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年9月17日晨读案例分享带状疱疹
TUhjnbcbe - 2022/5/29 17:03:00
北京荨麻疹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年9月17日晨读案例分享:

一、胡燕师兄关于带状疱疹的分享:

带状疱疹是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所引起的,以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本病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70%,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约占20%,损害沿三叉神经的三支分布,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叉神经较脊神经更易罹患!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但多在皮肤黏膜病损完全消退后,一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可持续一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见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以上。

中医中药治疗

(1)内治,肝经食实火之带状疱疹,应泻火平肝,可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车前子、木通、栀子、泽泻、柴胡、当归、*芩、生地、甘草)加金银花、菊花,老年体弱或兼有慢性疾病者,证见畏寒乏力,疱疹晦暗下陷,舌苔白腻,脉濡细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加*芪,*参,桂枝。实验证明,本方能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针刺:针刺疗法可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主要选取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等,据认为,有清肝泻火的功能。三叉神经带状疱疹还应配合局部的穴位。手法一般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针刺后24~48小时可收到止痛的效果。也有报道用聚肌胞、维生素B12等作穴位封闭,每隔1~2日进行一次。

二、龚红月师兄医案分享:

我同事,胯骨酸痛一年多,走多路、上下楼、睡觉侧卧压到都疼痛,自己试过用活血化瘀止疼剂,效果不明显。

馤香师兄:

1.可以先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柔性正骨。

2.汉字疗法:用中指对着疼痛的患处写:井旁海蓬,一定要多写,用意念,专注力要强。

3.数字疗法:对着疼痛的患处念或写,一定要多次,多写多念,也是要意念专注。

4.敬爱法:一样对着患处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反复念诵,意念专注。

5.方法名字没记清:用五个手指轻轻揉动患处。

6.对着患处说好听的话,或不断默念/。

山水师兄:

1.八卦耳疗可以贴升阳组合

2.艾灸八髎穴、命门穴(三十分钟)、肾腧穴、关元穴,足三里(引火下行)。

曾老师:针灸百会穴,一针见效。

智贞师傅:可以配合中成药:藤*健骨丸

气定神闲师兄:

1.静卧三天。

2.捂掌法:手搓热,捂住患侧二十分钟。

3.意念疗法:意念专注,对着患处,默念:我好了!我好了!刘宏卫师兄也补充意念和专注力的重要性。

三、吴泽双师兄分享:

蜀椒

蜀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产四川故名,今各省多有种植。

味辛,温,有*。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蜀椒为散寒祛湿,补火温中要药,主邪气咳逆,寒热痹痛,宣肺燥脾,治骨节皮肤死肌,止呕逆,伏蚘虫。

用法及用量:入煎剂,每用6~30克。人丸散适量。

久服令人失明伤血脉,多忘乏气,杏仁为使,得盐味佳,中其*者,火麻仁浆解之,闭口者有*勿用。

1.乌梅丸方证(参见第九讲:一、乌梅)

蜀椒于厥阴病乌梅丸方证中,主温中健胃、引邪出表。

2.升麻鳖甲汤方证(参见第四讲:十四、升麻)

蜀椒于太阳阳明合病升麻鳖甲汤方证中,主发汗解表。

3.乌头赤石脂丸方证(参见第五讲:三、乌头)

蜀椒于少阴太阴合病乌头赤石脂丸方证中,主温中解表。

4.大建汤方证

大建中汤方蜀椒(炒,去汗)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14条: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解析:大建中用大量干姜、蜀椒,并用人参补胃,比小建中温中作用大,故名大建中。方中蜀椒、干姜祛寒止呕,人参、胶饴补中缓痛,故此治胃虚有寒,腹痛呃逆不能食者。肠道蛔虫多者,常见本方证,蜀椒不但温中祛寒,且同桂枝一样有解表作用,并有驱蛔作用。

蜀椒于太阳太阴合病大建中汤方证中,主温中解表。

5.王不留行散方证(参见第八讲:十、王不留行)

川椒于厥阴病王不留行散方证中,主温中解表。

6.白术散方证(参见第六讲:三、白术)

蜀椒于太阴太阳合病证白术散方证中,主温中解表。

由以上6方证看,蜀椒主温中祛寒,但在升麻鳌甲汤中,蜀椒主发汗解表,此是古人临床积累的经验,如《神农本草经》谓:“蜀椒:味辛,温。主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提示有辛温解表作用。在升麻鳖甲汤治疗阳*,实为阳气怫(fu)郁在表的太阳阳明合病,方后煎服法中有“老少再服取汗”的说明,证实了蜀椒有发汗作用;又升麻鳖甲汤去雄*、蜀椒汤治疗阴*,实是无表证的阳明病,更证实了蜀椒解表作用。《别录》谓“疗喉痹--出汗-大风汗不出”,更明确了其发汗解表作用。因此,经方用蜀椒主用于温中祛寒、杀虫,治在太阴,如乌头赤石脂丸方证;亦用于解表发汗,治在太阳阳明合病,如大建中汤、升麻鳌甲汤方证;还用于温下寒而引邪外出,而适用于寒热错杂之厥阴病,如王不留行散、乌梅丸方证。

特别鸣谢田嘉宇、庄惠文、魏丽云、吴泽双等对资料的搜集,整理,排版,校对等工作,感恩!

将今天晨读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人,回向给我们的祖国,祝福所有人都健康快乐吉祥每一天,也祝福我们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天下无疾。

整理:龚红月;编辑:*小米;审核:张静萍。

祝您乐享健康长寿

感谢鼓励和支持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9月17日晨读案例分享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