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

首页 » 问答 » 简介 » 山西抗洪画面曝光,朋友圈都在聊
TUhjnbcbe - 2022/3/7 22:08:00

李向群的父母匆匆赶来,只看到年仅20岁的儿子永远沉睡的遗体。

父亲将国家发放的抚恤金直接捐给了灾区,把儿子的骨灰撒在了他战斗和倒下的地方。

“请让我,继续替儿子完成他的工作。”

他穿上儿子生前的*装,在大坝上扛起了沙袋。

那年夏天,洪峰中不曾坍塌的堤坝,是由这样一个个儿子和父亲扛出来的。

本文转载自“视觉志”

ID:iiidaily

作者:小左

最近,山西洪涝灾害牵动很多人的心,手机里传来的一幕幕现场画面,一边是寒凉的水,另一边是滚烫的泪。

在汹涌的洪水中,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此时已是北方的秋天,浸泡在洪水、风雨中的救援人员,面对的是雪上加霜的救援环境。

曾经用煤炭温暖过很多人的山西,此时留给救援人员的,是寒冷、残酷。画面中的他们,一边牙齿打颤、一边咬紧牙关;一边浑身发抖、一边负重前行。

看着这些年轻、坚毅的面孔,很难不想起那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年。

相信许多朋友们应该都不会忘记年那次特大洪水:

那是20世纪少有的全流域洪水,当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人,倒塌房屋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今年的情况,像又不像。有关新闻指出:这次水位上涨的速度,远超预期。

年,众人面对突然而至的天灾尚且要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对抗。

在物质条件比不上今天,交通物资更加匮乏的年,中国人是如何扛住那次写入20世纪历史的特大洪水的呢?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伤亡降至最低?

翻阅当年的影像资料,一个真相显而易见:

对抗历史中那滔天洪流的方法只有一个字,人。

年夏天,抗洪的队伍中,有位年轻的*人名叫李向群。

年底,年仅18岁的他应征入伍。

在成为一名*人之前,李向群是家里的宝贝儿子。李向群家境很好。在90年代初,家里已经是少有的百万富翁。

年特大洪水暴发,前线最需要的,是人。

李向群所在部队接到紧急命令,赶赴湖北灾区抗洪抢险。而年仅20岁的李向群冲在了最前面。他加入了抗洪抢险突击队,每次堵管涌他总是第一个抱着沙包往下跳。

8月16日,长江第6次洪峰抵达湖北沙市,水位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45.22米。

李向群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誓死保卫南平。

那是他们在一线抗洪的第十天,那夜又是大雨,李向群和战友们没来得及休息又冲上了大堤。

洪峰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在大雨中连续工作10天又6个小时后,他病倒了。

8月20日晚,李向群高烧到40度,第二天一早,37度的高温天气,他又出现在大坝上扛沙包。

8月21日10时30分,李向群又扛起一袋沙包快速冲上大堤,但就在距离大堤顶部不到一米的地方,李向群倒了下,再也没有站起来。

李向群的父母匆匆赶来,只看到年仅20岁的儿子永远沉睡的遗体。

李向群的父亲,将国家发放的2万元抚恤金直接捐给了灾区,把儿子的骨灰撒在了他战斗和倒下的地方。

接着,李向群的父亲向国家求了一件事。

“请让我,继续替儿子完成他的工作。”

这位深明大义的父亲,不要钱,不求名,他穿上儿子生前的*装,在大坝上扛起了沙袋。

年夏天,洪峰中不曾坍塌的堤坝,是由这样一个个儿子和父亲扛出来的。

众所众知,抗洪离不开堤坝,保证堤坝不倒,才有能力与洪水抗衡。

年,中国对抗洪峰的堤坝除了钢筋混凝土,还有些与众不同。

那年的九江,堤坝是由血肉之躯组成的。

“都挺好,跟着我,跳!”那年这一声“跳”响彻在九江的大坝上。

年8月7日九江城区长江大堤发现一个泡泉,这意味着:堤坝有漏洞,甚至有坍塌的可能。

可是浑浊湍急的洪水中,这个漏洞在哪?

来不及多想,战士们已经分成三组行动。突击队脱掉救生衣,不顾死活扎进洪水中,寻找漏洞所在。

另一组负责堵。用什么?怎么堵?沙包泥土来不及,他们用身体堵。

河堤的决堤往往就在一瞬间,到时河堤土崩瓦解,一切无可挽回。眼看着洪水喷涌,指导员第一个带着沙包往下跳。

一声“给我跳!”几十个几百个年轻人,眼都不眨,扛起沙袋就跳入湍急的水流中。

“一个班不行就跳一个排,一个排不行就跳一个连!”

当年战士们喊出过最悲壮的口号:誓与大堤共存亡。

洪水冲不垮的从来不是什么神乎其技的大坝,而是人心。

其实,除了被历史记录的大事件,年夏天的那场洪水里,还有属于每个人的险象环生。

两个刚刚当上兵的小战士,跟随部队进行抗洪抢险工作,他们的任务是:救人。

那天,他们看到洪水中,一名妇女和孩子已经快支撑不住了。

来不及多想,他们跳入水中救人。

水流湍急无情,两人渐渐体力不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他们将妇女和孩子举高,让受困者可以抓住大树求生。

他们却被洪水带走了年轻的生命。

那年,一处大坝因洪水决堤,群众纷纷撤离。

撤离的路上,有人看到一车一车的*人逆向而行,赶往决堤处。

群众问:你们去那干嘛!前面都决堤了!

车上风尘仆仆,还未擦干脸上泥土的小官兵说:我是当兵的嘛!

那年,看到一个个跳入水中的官兵,看到被洪流带走的年轻生命,老百姓在岸上哭着喊:

“求求你们别去跳了,我们不要这些房子了,别去了,你们才多大啊……”

那年,负责抗洪抢险指挥的将*董万瑞,在抗洪一线见到了自己的儿子。

他只问了儿子三个问题:

“学会抗洪了没有?”“什么是管涌?”“怎么发现处置这些隐患?”

见到儿子对答如流,才点了点头。

告别时,他抬起右臂对儿子说:“看看你的手,还没我晒得黑。我这已经裂开第三层皮了,你至少得晒成这样才合格。”

他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战场,没有丝毫犹豫。

最难的时候将*亲自跳进了洪水之中。

将*唯一一次流泪,是抗洪胜利了,他在车站送别战士们,望着那些疲惫,带着泥土的年轻笑脸,他流泪了。

他带来的兵,有些人要离开,有些人却永远留在了这里。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

那年,一名6岁的小女孩在洪水中被困一天一夜,她双手紧紧地抓住一棵树的树干,无论多疼,都不放手。

终于,她等来了救援。

20年后,她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

那年这个女孩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

这不仅仅是个奇迹,更是面对天灾,这个小小的生命拼命写下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故事。

那年,一名*人和他的战友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阻挡洪水。

但是一个浪头打过来……只剩下他。

他是幸运的,后面有颗歪脖子树挡住了他,让他活了下来。

抗洪结束后给他了个二等功,但是他没有要。他退伍回家,成了一个普通人,每年那天,给战友烧些纸钱。

壮烈归于平淡,当年的英雄也都成为了寻常人。年,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页。历史会被描绘得极其庞大壮烈,但认真阅读才会发现,组成那个悲壮着胜利的年的,是那些平凡伟大的“人”。有人问:如果,天灾再次来袭,如果比更甚,这次我们还能行吗?一定能。对此,不要有丝毫的怀疑。因为即使常说人心不古,但在大灾大难面前,众人看到的,仍是那些“不变”的。年守了三天堤坝的人,武汉疫情时,作为网约车司机奔波在武汉街道上。洪水来临时,有人逆行,有人负重前行。暴雨中,每个人普通人都在尽力而为。以下图片来源于中新视频

游到学校查看情况的民警

抢救受困民众的消防员

暴雨中清除路障的外卖小哥

合力救人的围观群众

用脚背给考生当垫脚石的民警

冒雨弯腰清除淤堵下水道的民警

相比于之前的洪涝灾害,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不同,应该是20多年的时间,国家大力兴建水利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各种危害已经在可控范围内降至最低。文章最后,请大家为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是一句善意温暖的网上留言;然后,珍惜和平静好的环境,好好读书、认真工作、节约能源、杜绝浪费。这两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富足、和平、安稳的生活,来得太不容易了!屠呦呦丨吴孟超丨袁隆平丨钟南山蔡志忠已出家丨李子柒已报警赵文卓丨健美女冠*丨范雨素中国往事丨80年代回忆录赵雷丨朴树丨许巍丨李健丨韩红李荣浩丨彭磊丨马东丨*张学友丨李宗盛丨王力宏丨陈奕迅丨张艾嘉*丨王宝强丨陈道明丨*汪曾祺丨李叔同丨王小波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人物故事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抗洪画面曝光,朋友圈都在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