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学子MAP之行
在“双减”*策的推行之下,我校各学科积极响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号召,陆续推出项目式探究活动,不断强化着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张海岩、李艺伟、*跃舒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将美术项目学习活动《小米罗的神秘符号》“搬”进了MAP浦东美术馆。
美术馆中的教育活动资源具有多样性与典型性,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配合教师专业的解析,是极佳的欣赏性活动。但美术馆中的教育形式是较为薄弱的,碍于美术馆中观览秩序,教师所擅长的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甚至缺失。故此,在学生们了解这位备受喜爱的“星星画家”与其画作时,我们的教师团队也做足了功课。张海岩老师结合自身国画专业特长,提出了一种假设,既然国画领域中存在着与“米罗”作品同样的抽象表现行为,两者都受到统合感、设计、韵律等因素的影响。那么,是否够能以水墨画的形式去探寻西方艺术中的抽象表现行为?
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
SUM
MER
当学生们走进浦东美术馆的4C展厅时,美术馆的白盒子空间不再安静沉默:鲜亮的明*,纯净的天蓝,炽热的红色像是天马行空的曲调,如舞蹈一般的线条串连起画面,画布上天真而独特的符号仿佛即将开口诉说童话……学生们的氛围也逐渐开始活跃,他们看到了曾经只在课本上见过的画家——胡安米罗。
米罗的画作中充满了各种看似“幼稚”的线条与色彩块面,这些元素在画作中形成了一个个的神秘符号,那么米罗到底在表达什么呢?
孩子们在课前通过网络和书籍找到了答案,并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原来米罗的每个符号都有着不同的寓意,看似简单的画面实则十分复杂,米罗的画被认识是为世界上最难造假的作品之一。对米罗的创作思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孩子们也开始设计了自己的“神秘符号”并开始了他们的神秘之旅。用中国的水墨形式如何来表达这种抽象“超现实主义”的画面呢?孩子们在画展中寻找着答案。
学生们发现胡安·米罗的画作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空,在向我们述说着一首梦境般的叙事诗,像飞鸟一般自由,偶尔翱翔于诗意的夜空与晴朗的苍穹,偶尔栖息于坚实的大地之上。在他的创作中,诗始终都作为一种灵感、一种表达,让他的作品富于感性的符号语言。这种诗意一部分来源于自然中的体验,巴塞罗那炎热的阳光,蒙特罗奇乡间的土地和草木都在他创作的生涯中留下了长存不息的灵感。然而我们的水墨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意。在水、墨之间流淌出来的画面恰似梦境般的景象,或许水墨更适合表达米罗所追求的那种“超现实”的感觉呢。
当回到校园后,教师以中国水墨画作为切入点,从不同的艺术视角为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讲解,求索中国传统绘画与当代艺术的关系,点燃学生对于东方精神的向往。孩子们在名家思维中寻找灵感,展开了他们的实践操作。
SUM
MER
他们设计着自己的神秘符号,用水墨画米罗式的神奇画面。将米罗的创作思路、用色特点、画面构图,融合到国画的创作当中。使学生在国画的创作时构思更加灵活多变,对国画的表现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SUM
MER
孩子们将此次项目化学习的成果以画展的形式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让人为之一振,孩子们举办了一届校园中最具神秘感的国画展。这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诠释了国画的多变性和表达性。
一次美术馆之行、一次名家引领、一次项目式探究活动,孩子们不仅收获了自主探究的乐趣,更学会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体会到了项目化学习的自我满足和成就感。
文字编辑:Natasha、Blaue
网页编辑:Daisy
摄影:Blaue
万科实验小学
滨江校区:昌邑路号
张江校区:环科路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