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吴公路许借论衡复留一日戏作
幽独不自得,驾言款斋庐。
殷勤主人情,投辖恐回车。
辖亦不须投,此去将焉如。
唯忧酒钱尽,使我诗肠枯。
会合曾几何,可复自作疏。
更当留一夕,帐中搜异书。
这首诗的作者,名为朱松,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父亲。朱松本人也是非常有名的理学家和诗人。
这首诗我看到古诗文网误记录为洪迈所写,这应该是不对的。
在贺裳的《载酒园诗话》中记载:
建炎、绍兴诸公,吾最喜刘屏山、朱韦斋两先生诗。韦斋《谒吴公路许借论衡复留一日》曰:幽独不自得,驾言款斋庐。殷勤主人意,投辖恐回车。世途早已涉,此去将焉如?惟忧酒钱尽,使我诗肠枯。会合曾几何,可复自为疏!更当留一夕,帐中搜异书。《送金确然归弋阳》曰:昔我云溪居,送子云溪濆。重来问何时,笑指溪上云。一别四周星,坐此世故纷。衰颜两非昔,华发粲可耘。我缠风树哀,终日无一忻。子乃水菽忧,南北奔走勤。对床语未终,别意如丝棼。归梦尚随子,何当叹离群。读此二诗,长厚之气蔼然可掬。又《咏芍药》云:已分春光冉冉过,奇葩好去奈愁何!谁令玉颊红成点,如意痕轻琥珀多。丰神一何婉媚也!○屏山绝句曰:偶临沙岸立多时,淡淡烟村日向低。幽事挽人归不得,一枝梅影浸澄溪。此种意趣,岂屠沽儿所解?○《和李巽伯春怀》:〔有酒即佳辰,无兵皆乐土。〕《巡寨偶书》曰:群凶昔吾*,赤指评鸣弦。防胡屡瓦解,合寇俄星连。叙述乱离及溃兵之害,真古今一辙。更有《防江行》一篇,不徒词章徒健,如〔拔敌*之箭以射敌〕,深觉尔时将士可用,令人转忆待制先生之用兵。
而吴乔《围炉诗话》也复用了这个观点:
“刘屏山、朱韦斋诗最可喜。韦斋《谒吴公路许借论衡复留一日》云:‘幽独不自得,驾言款斋庐。殷勤主人意,投辖恐回车。世途早已涉,此去将焉如?惟忧酒钱尽,使我诗肠枯。会合曾几何,可复自为疏?更当留一夕,帐中搜异书。’
所以此诗应不是洪迈所写,网上用古诗文网记录引用的多是被其误导。
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北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妻祝氏三娘,系歙县名士之女。生三子一女,长子次子皆在贫病中夭折,是祝氏历尽艰辛把三子朱熹养大成人。
其诗作大多写于主管台州崇道观时,反映其半官半隐生活,平和淡泊,清新流畅。其文切实明白,文风温婉。《四库全书》收录其《韦斋集》12卷,《全宋词》辑其《蝶恋花》词1首。
而这首诗更是历来被人所称赞,诗中写的是诗人朱韦斋去拜访朋友借《论衡》一书并留宿一晚的趣事。
《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公元年蔡邕来到浙江,看到《论衡》一书如获至宝,密藏而归。蔡邕的友人发现他自浙江回来以后,学问突有大进,猜想他可能得了奇书,便去寻找。果然在他帐间隐蔽处发现了《论衡》一书,便抢了几卷就走。蔡邕急忙叮嘱:“此书只能你我共读,千万不要外传”。友人读后亦称“真乃奇书也”。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年),进士杨文昌用当时流行的俗本二十七卷与史馆本三十卷对校,“改正涂注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七字”作序刊印,称为善本。百余年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年),会稽太守洪适又据杨刻本复加校订重刻。这两种宋版《论衡》目前仅存残卷。
现在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本《论衡》,经元、明两代不断修补,是今存最早刊印的全本。另有《新刊王充论衡》十五卷本八册(旧称“元小字本”),是明朝初年坊间据宋乾道三年本刻印的,这两种刻本均未流行于世。流行较广的是明嘉靖十四年(公元年)吴郡苏献可刻印的“通津草堂”本《论衡》(《累害篇》缺一页四百字)。以后的版本很多,都是根据这个本子刻印的,只是有些刻本据宋本补足了缺页。
《故论衡》三十卷,最重要版本即南宋乾道初刻本,即本次影印底本,现藏日本宫内厅,宋刊宋印,远胜国图元明递修本百倍,惜缺后五卷(卷二十六至三十),今以通津草堂本补足,庶几不失普及之意。溪云馆主人暇日寻味,如此宋刊宋印本,现存宋本中亦不数见,况欲影印“大汉文章”久矣,正逢上虞郑兄亦愿为同乡先辈之书烦劳,故而穷半年之力,修成此书。复制此书,所谓公诸同好也,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今以此南宋乾道三年刊本原大影印部,仍列入“溪云馆丛书”中,以纪念此一生致力于“疾虚妄”的东汉思想家,同时对一切善于、敢于、勇于质疑的学者致敬。
预售价格:《论衡》三十卷,两函十四册,泾县手宣内页,耿绢封面,尺寸30×20cm。*山书社出版,仅印部。只预售部,预售价1元,预售时间从12月1日至15日,订完即止。
?(本文资料来源网络查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