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主要讲的是如何山寨Thewa这种工艺,以及发现它用在马拉塔风格上非常合适。这回讲的是全套马拉塔set做完了配上Ilkal穿起来是什么样子,顺便说说马拉塔的坏话项链。由于文中纱丽的穿法在之前“一片布”系列中已经详细讲过了,这次就不再“X”了。
上回书见这里。
好马配好鞍,好设计配……
在“一片布”系列里我曾经很多次埋汰过马拉塔,嫌人家的织造风格没有自己的特点,不是low配版的北佬(Paithani是奥朗则布鼓捣出来的)就是low配版的Vijayanagra(突然想到上迈索尔的Ilkal、Dharwad也还算马拉塔)或者low配版海德拉巴(比如Narayanpet、Mangalagiri之类)。
马拉塔现在的织造,或者说“九码纱丽”Nauvari的两大源头就是Paithani和Ilkal/Narayanpet,一北两南。现在市面上前者的风格多点,后者的风格因为“太卡纳塔克”而几乎被开除了,倒是卡纳塔克自己扶贫的时候会吆喝上迈索尔的几种长款。不过也得碰运气,4米5或5米4的款占了90%,毕竟现代款的穿法比传统的8米款有利于展示纹样,并且穿法简单。传统长款主要是平纹和小范围妆金,真要拿着甘吉的重锦款(经2纬2以上的配置,多出来经纬线是金线)两条接一起穿,比如用madisar等方式,就会支棱得跟穿了棉一般,而我也确实从来没见过8米长的“南锦”,平纹倒是常见。8米长的“西锦”paithani有没有不知道,毕竟最原教旨的其实是缂丝而不是wovendesign,理论上还是平纹的。不过8米长的Shalu应该有,它就是把瓦拉纳西的纬线(毕竟是粟特锦的亲儿子)全用在pallu上了,不耽误前面的平纹。
Paithani和Ilkal的具体细节看这里。
去年去土澳玩的时候曾给老吴穿过一条6米2的现代款甘吉,穿成效果还不错,这次本来想用这条的,因为丝会垂坠一点,棉太蓬。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滴珠纹虽说南北都用,但是格纹大宽边就算不是庙中石刻的纹样也依然太穿帮了(北佬没这脑子,抽象款大宽边一般是织金的平行条纹,也好看,常见于Maheshwari和KotaDoria两款,不过我没挑到纱丽本底颜色好看的)。
老吴穿了的效果。
由于没有买到8米长的PeshwaiNarayanPeth,这次秀首饰我只能用我唯一一条8米长的棉款来配。这是条Ilkal,好歹还在栋格珀德拉河以北,三河河谷只要别太靠北(比如浦那就是叛徒,离Paithan太近了)还是有大量类似的纹样的PeshwaiNarayanPeth款式,比如Solapur产的一些,不会显得太穿帮。而且Ilkal的pallu很像旗帜,简单但霸气侧漏,与整套首饰的风格还是搭的。
这次配的首饰和纱丽。
马拉塔项链组拆解
这套首饰采用的风格其实很不马拉塔,因为嫌弃人家传统款首饰土。但是嫌它土不是因为它继承了“南蛮风大量用金因此显得土”的特点,而是因为马拉塔擅长的不是浮雕而是金丝编织(不是花丝镶嵌,是编篮子那种风格)和金珠,与人家正经南蛮比起来就……像原住民了……
这是南蛮款TempleJewellery,原教旨的话是银镀金,现在也用别的金属。背后把它敲鼓,有的时候前后片焊起来,背面或者里面是空的。浮雕出来的都是神,如果每个零件都方方的很规整就会很好看,如果是一节节的就显得土。其实右图已经是很良心的土了。(图片来源/indiamart、jewellerypictures)
马拉塔……这还是“印度周大福”Tanishq的设计呢……图片来源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