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

首页 » 问答 » 简介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
TUhjnbcbe - 2025/6/30 18:36: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

导语:柳宗元(年-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政治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出生于长安,祖籍河东,父母都是官宦之家。他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对知识有强烈的兴趣。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他与王叔文等人政见相同,参与了永贞革新,主张抑制藩镇势力,废除宫市,整顿税收,收回兵权等改革措施。但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01《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宦情羁思共凄凄:这句表达了诗人的主题情感,即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宦情和羁思是两个并列的名词,分别指做官的情怀和客居的思绪。共凄凄是一个状语,修饰宦情和羁思,表示诗人的心情十分悲伤难过。

春半如秋意转迷: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即阳春二月的景象却像寒秋一样。春半是一个时间状语,指春季二月。如秋是一个比喻,形容诗人眼中的春色已经消逝,只剩下萧瑟和凋零。意转迷是一个谓语,说明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凄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具体地描述了诗人所见的景象,即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山城是一个主语,指柳州。过雨是一个定语,修饰山城,表示山城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风雨。百花尽是一个宾语,指百花凋落殆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继续地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象,即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榕叶满庭是一个主语,指榕树叶子遍布庭院。榕树是南方常见的树种,有气根,枝叶繁茂。莺乱啼是一个谓语,指黄莺不断地啼叫。黄莺是春天的象征,本应该给人欢乐的感觉,但在这里却成了讽刺和反衬。

这首诗是柳宗元在被贬为柳州刺史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在官场上遭遇挫折和流放异地的苦闷心情。诗歌语言平淡而含蓄,构思巧妙而曲折,情景交融而富有内涵,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

02《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写诗人和他的堂弟柳宗一在柳江边分别时的悲伤情景。诗人用“零落残魂”来形容自己经历了多年的贬谪和亲人的离世,心灵已经支离破碎,如同凋零的花叶。他又用“倍黯然”来加强自己的悲哀之情,表示因为兄弟的离别,他更加感到孤寂和无助。他和堂弟都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骨肉情谊。用“越江”来指代柳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和隔阂,也暗示了他们今后相见的困难。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写诗人自己的政治遭遇和艰难境遇。诗人用“一身去国”来表达自己被贬谪离开长安的无奈和不甘,用“六千里”来夸张自己被贬到岭南的遥远和艰险,用“万死”来形容自己在南方生活中遭遇了无数次的危险和困苦,用“投荒”来描绘自己所处的地方是偏僻荒凉的地方,用“十二年”来说明自己被贬谪的时间之长。这些词语都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不公正的命运的愤懑和怨恨。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写诗人对自己和堂弟所处地方的景物进行比兴和对照。诗人用“桂岭瘴来云似墨”来写自己所在的柳州地区,描绘了那里山林茂密,瘴气蒸腾,天空阴沉,给人一种压抑和阴郁的感觉。这也象征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人用“洞庭春尽水如天”来写堂弟即将到达的湖北江陵地区,描绘了那里春尽夏来,水天一色,给人一种开阔和明朗的感觉。这也预示了堂弟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堂弟的祝福和牵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和无奈。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写诗人对堂弟别后相思之情。诗人用“相思梦”来表达自己今后只能通过梦境来寄托对堂弟的思念,用“长在”来表达自己对堂弟的思念是持久而深切的,用“荆门郢树烟”来表达自己对堂弟所在地的印象和期待。诗人用“烟”字来形容梦境的模糊和虚幻,也传达了一种相思的神韵和诗味。

这首诗是柳宗元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也写出了南北两地的不同风景。诗中充满了悲哀、怨恨、祝福、相思等情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03《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诗人清晨起来,用井水漱口刷牙,然后拂去衣服上的灰尘,准备读佛经。这里用了两个动词“漱”和“拂”,表现了诗人对读经的虔诚和敬重,同时也暗示了他想要清除心灵上的污垢,达到清心寡欲的境界。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诗人拿着贝叶经,悠闲地走出东斋,开始吟咏朗读。贝叶经是佛教的经典之一,用贝多树叶写成,因此也称为贝书。东斋是诗人所住的净土院的一个房间。这里用了一个形容词“闲”,表现了诗人在贬谪中没有什么政治上的牵挂和烦恼,只有读经养性的闲适和自在。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的倾心和崇信,他把读经安排在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而且不是在室内闭门苦读,而是在室外信步走读,享受着自然风光和禅意。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写诗人对佛经中的真理和世俗中的虚妄的看法。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了无取是指世人并不去领悟和实践佛家的真意。妄迹指佛经中一些迷信荒诞的事迹。世所逐是指世人却对这些妄迹津津乐道,尽力追求。这里用了一个对比手法,“真源”与“妄迹”相对,“了无取”与“世所逐”相对,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真谛的理解和尊重,也表达了诗人对佞佛者和世俗之风的讽刺和批评。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写诗人对待佛经的正确态度和困惑。遗言指佛家遗留下来的教义。冀可冥是指希望能够与佛家教义暗合,深入理解。缮性指修养本性,即修行。何由熟是指怎样才能精通而有成就,表现了诗人对于修行之道的探索和不安。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写诗人走出东斋后看到的寺院景色。道人指超师院里的僧人。庭宇指寺院的院落和房屋。静是指寺院的幽静无声。苔色指青绿的苔藓。连深竹是指苔色与竹林相连,形成一片绿色。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继续写诗人看到的寺院景色。日出指旭日东升,表明时间是清晨。雾露指晨雾和露水。馀是指余留。青松指寺院里的松树。如膏沐是指像涂了油脂一样光润。诗人用“如膏沐”来形容松树经过雾露滋润后的生机和美态,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喜爱。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写诗人对寺院景物的感受和心境。澹然是指恬淡宁静的样子。离言说是指难以用言语表达。悟悦是指悟出佛理的快乐。心自足是指内心满足。用“澹然”和“悟悦”两个词来表达诗人对寺院景物的流连忘返和对佛教真谛的领会欢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身境遇的安然。

总结:柳宗元的诗歌多抒写他的政治理想、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他参与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但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为柳州刺史,终生未能回京。

柳宗元的诗歌色调幽寒,感情沉潜,多刻炼的痕迹。他笔下多是深秋严冬的景物,少有鲜艳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机,呈现出一派荒芜凄凉、凋残寂寞的气象。

柳宗元诗歌的特点在于意象幽冷、语言峻峭、人格高尚,并善于从幽冷峻峭的意境中表现沉重的感情,从而形成诗歌的一大特色。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